科技对话历史! 甘肃简牍博物馆导览AI机器人接入DeepSeek大模型
3月28日,记者获悉,甘肃简牍博物馆馆内导览AI机器人“小简”“小牍”正式接入DeepSeek大模型,提升AI机器人在复杂场景中的交互能力。这一创新举措标志着甘肃省文博领域在数字化、智能化方向迈出重要一步,游客可通过智能交互方式深入感受简牍文化的独特魅力,体验“科技+文化”的沉浸式观展新模式。
甘肃简牍博物馆作为中国汉简藏量最大的专题博物馆,保存了4万余枚汉、魏晋时期的简牍文物。如何让静态文物“开口说话”,一直是博物馆探索的方向。此次“小简”“小牍”的升级,不仅是技术迭代,更是文化传播的深度革新。通过DeepSeek大模型的强大语义理解与知识整合能力,机器人将实现从简牍形制到丝路贸易,从书法演变到边塞生活,“小简”“小牍”可深度解析文物背后的历史密码,通过自然流畅的语音对话,解答观众个性化提问,精准满足观众潜在需求。
结合“简牍时代”“简述丝路”等四大基本陈列,“小简”“小牍”可化身“数字讲解员”,当游客询问一枚汉代军情简牍时,AI不仅能解析文字内容,还可结合DeepSeek的历史知识库,利用内外部知识融合调用能力,以生动故事还历史脉络。“小简”“小牍”的智慧化升级,标志着博物馆从“文物陈列”向“文明对话”的跨越式转型。
此次升级不仅是技术突破,更是文化传播范式的革新,是国家“科技强国”战略在文化领域的生动实践。甘肃简牍博物馆以人工智能重构历史叙事逻辑,创新文化传播机制,激活丝路文明基因,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提供样本,为科技强国战略注入文化动能。当观众与“小简”“小牍”对话时,触碰的不仅是文物信息的数字集成,更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精神脉络。
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高宏梅